您所在位置: 信用监管 >> 媒体监管 >> 新闻详情

河南:推动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向纵深开展

发布时间:2023-09-12 | 来源:信用中国 | 专栏:信用监管
分享到:

    近年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有关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应用导向,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统筹指导,积极推动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向纵深开展,市场监管效能明显提升。

  系统谋划,建立一盘棋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工作机制。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对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将其作为推动市场监管模式重塑性改革、提升信用监管效能的突破口,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组先后3次对《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系统深入学习,研究落实方案,提出“以信息归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全系统上下联动、各业务条线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

  数字赋能,打造高水平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业务系统。全面、准确的企业信息归集,是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建设平台、统一标准,实现“一网归集、精准识别、全省共享”。一是建设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打通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与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数据壁垒,实现“一平台一系统”互通共享,定期优化升级,每月动态更新。目前,该系统实现全省275.9万户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全覆盖,归集信息1.4亿条,承接总局信息279万条。二是建立信用风险分类指标。立足企业基础信息、动态信息、监管信息等内容,科学赋予指标权重,构建分类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信用风险状况以及主要风险点的精准识别,夯实分类管理系统。目前,河南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三是实现自动科学分类。通过系统自动赋分、智能分类,对全省275.9万户企业,按信用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成A、B、C、D四类。截至目前,河南省A类企业占比51.42%,B类企业占比35.30%,C类企业占比8.81%,D类企业占比4.47%,为精准检查和专项整治打下坚实基础。

  探索创新,拓展差异化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应用场景。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旨在监管风险防控和监管效能提升,始于信用信息归集,基于信用风险分类和监测,但最终要用于差异化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对失信企业“利剑高悬”。一是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类别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推动无差别、粗放式监管向差异化、精准化监管转变。2022年全省开展信用风险抽查任务2305个,整体问题发现率为30%,其中A类14.13%、B类20.60%、C类51.36%、D类58.40%,在日常监管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准性。二是与重点领域监管相结合。按照“通用+专业”原则,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拓展至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四大安全领域,采取不同的抽查频次和差异化监管措施,提高精准监管能力。三是与智慧监管相结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监管”等技术手段,对信用等级高的经营主体实行“云上”监管,在线检查、录入监管结果,实现非现场监管。对信用等级较低的经营主体,联合相关监管部门,加大检查力度,做到应查尽查。

信用中国 | 2023-09-12

请进行滑动验证

x